论坛管理员2 发表于 2022-4-25 15:26

不是吓唬你!听到这话,稍不留神就智商“掉线”

今天,我们先做个小测试:

假如有一天,自己突然意外卷入一宗刑事案件,成为了一名犯罪嫌疑人,你会怎么样?恐惧?惊慌?紧张?焦虑?无助?渴望迅速澄清事实,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以上全部都是正常人的应激反应,而女性的普遍安全感更差,更容易被“恐惧”这种人性弱点所支配。而“小测试”中所描述的,正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诈骗手法——“冒充公检法”诈骗。

话不多说马上进入今天主题
紧急预警
   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情,且事主损失金额巨大。诈骗分子通过“00”或“+”开头的电话号码联系事主,假冒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事主涉嫌犯罪需要接受调查为由诈骗钱财。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不要相信,谨防上当受骗。

佛山市反诈骗中心高明分中心 2022年4月24日
身边案例

   4月17日, 高明的小莉(化名)接到一个“+”号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说小莉涉嫌诈骗,需要协助调查。紧接着,小莉加了对方的QQ,并通过对方提供的网址查看到自己的“违法”信息。看到“通缉令”的那一刻,小莉心跳加速,急忙辩解,称自己从来没有干过坏事。

    对方说可以给机会小莉证明自己没有犯罪。在对方一连串的恐吓下,急着自证清白的小莉在网址上先后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和个人身份证号,还根据对方指引下载视频会议APP,并把所有个人资金都转到同一个银行账户。事后,小莉银行卡上的37700元被转走。

      无独有偶,4月12日,家住南海的小爱(化名)也接到一个“+”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疾病防控中心”,说小爱在上海开通了一个手机号码并接触过确诊病例,需要马上隔离并且联系公安局核实情况。


      随后,小爱按要求添加了对方QQ,对方称其在上海以售卖口罩的方式实施诈骗,要核实清楚。在对方的诱导下,小爱下载视频APP进行“沟通”,在指定网站填写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信息并提供验证码。事后,小爱发现银行卡上的110700元被转走。

骗术拆解1、获取信任


诈骗分子自称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局、通信管理局等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甚至是某些更具体的细节来获取受害人信任。


2、强势震慑


诈骗分子利用“冻结银行卡”“手机号码停机处理”“勒令到指定地区接受调查”等借口恐吓受害人,为了使受害人恐慌,诈骗分子还会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发送假警官证照片、假逮捕令、假拘留证,让受害人认定对方“警察”的身份。



(▲假逮捕令、通缉令)
3、“指出明路"


受害人急于证明自身清白,一步步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操作,在“资金清算”网站或APP上提交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码、验证码还有刷脸视频等信息,或被诈骗分子要求“分享屏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诈骗分子在网银上替你进行转账,一旦提交相关信息,账户上的钱便“化为乌有”。

高明反诈分中心提醒您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号”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
请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
高明公安提醒: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高明刑侦大队、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公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是吓唬你!听到这话,稍不留神就智商“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