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间实现“高明”发展
今年1至3月,佛山市高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42亿元,同比增长7.1%,居佛山五区第一位,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这是高明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是高明区在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迈开追赶超越步伐的起跑式,是高明区打造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争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行动力。
一二三产业结构更加协调
“二产平稳,一三产稳步提升”是高明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则是高明区一直以来的坚持。
科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近年来,高明区的工业体系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已从最初的纺织、塑料、建材、化工,转变为“2+3+1”现代工业新体系,即:做大做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2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纺织服装、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3个300亿—500亿级产业集群,将氢能源产业打造成为超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一季度,高明区“2+3”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79.76亿元,增长20.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4.3%,溢达纺织、海天味业等部分龙头企业强劲恢复。
海天味业。刘世辉摄
在一三产方面,高明区农业“万亩千亩”工程推进顺利。“万亩稻田”成功入选2021年珠三角地区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崇步园区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工;“万亩花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园区预验收准备工作;“万亩坚果”完善流转土地面积约9000亩,种植面积约4000亩。高明连续两年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高明区委获“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
明城崇步万亩稻田。赖志华摄
在“12345”发展计划中,高明区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打造优质产业空间载体,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以新业态牵引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激活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农业振兴发展、生态文明产业创新发展,全区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要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多为企业发展着想,任何改革都不得增加企业负担,任何服务都不得附加额外条件,任何监管都不得简单一罚了之。”《佛山市高明区构建全周期企业服务关爱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2年度版)》(下称《行动方案》)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其中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对企业的关爱跃然纸上。
高明正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洪海摄
怎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明区一直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关键。近年来,高明区不断探索、推进的重大投资项目全链条监管服务、“拿地即动工”、“区域环评+清单式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和标准地制度等改革举措,都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先行先试。高明区在摸索中逐步完善做法,并形成新的制度,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
这些改革破解了项目审批流程多、耗时长等难题,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时机。
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项目正在建设。洪海摄
对照佛山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高明区对涉及自身的49条改革措施,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进行落实,力争在商事制度、工程项目审批、办税服务、跨境贸易、金融服务、行政审批、行政监管、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大改革突破,实现企业、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要让高明成为企业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依托现代交通建湾区西部枢纽门户
高明区是佛山五区中唯一位于西江西岸的区,也是五区中距离广州最远且与广州不接壤的区。相对边缘的区位,导致高明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通过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高明有轨电车。郭继江摄
2021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广东省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推荐选址高明区更合镇,规划飞行区等级为民航机场最高的4F级。作为珠江西岸门户型航空枢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与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等,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富龙西江特大桥。叶军林摄
围绕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目前已明确将有6条新建高速公路接入高明区,加上已通车的4条高速公路,未来至少将有10条高速公路在高明区织网;同时,深南高铁、江肇高铁、肇顺南城际轨道和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项目也正加快向高明区布局。
随着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逐步建立,未来,从高明区到大湾区各大城市可实现1小时直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的重要地位,作为湾区西部枢纽门户,高明区的大门正在向世界打开。
■五年掠影
“十三五”期间,高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升至第40位。
高明区接待游客数量由2015年的481.1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94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20.6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40.5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66家增加到2019年的184家。
高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34.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9.55亿元,年均增长8%。高明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20188元增长到2020年的28865元,年均增长7%。
空气质量连续七年位居全市首位,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9.46%,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高明区高速公路里程达96.6公里,形成“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格局,获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高明区接待游客数量由2015年的481.1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94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20.6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40.5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