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玩”可以放心吃吗?
一到暑假你家的小神兽是否就像脱缰的野马完全放飞了自我呢?最近几年兴起了一种“过家家”似的“食玩”产品引得不少小朋友纷纷“入坑”但小小的食品玩具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家长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能吃能玩,受到追捧
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做饭”视频。他们打开包装袋取出几包粉末,搅拌揉捏几分钟之后,看上去逼真的微型食品就能轻松“出炉”。当这些视频打上“食玩”的标签之后,往往能吸引近百万人观看。
“食玩”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它们大都被归类在糖果货架,主要以制作“冰淇淋”“寿司”“汉堡”为主。这些“食玩”的外包装大都五颜六色,看起来更像是一盒玩具,而不是一种零食。
玩了再吃,家长担忧
给孩子买过“食玩”产品的杨女士表示,孩子把“食物”捏出来之后就一股脑全都吃掉了,她有点担心,虽然商家在外包装上标明了“可食用”,可孩子这么玩了一通下来,再送进嘴里,她总觉得有点不卫生。
存在风险,需要引导
搅一搅就能变成“拉面”和“汉堡”,“食玩”里的糖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我们吃进肚子里的究竟是什么?
原来,这些“食玩”大多利用了食品加工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反应:海藻酸钠与钙盐形成凝胶。海藻酸钠是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剂,溶在水中会变成粘稠的液体,而钙离子又可以在海藻酸的分子链之间促成交联,这就把粘稠的液体变成了凝胶。这里面发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都是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香精。虽然只要按照规范添加是安全的,但是吃进肚子里的基本是糖。
“这类产品兼具玩具和食品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专家认为,孩子玩“食玩”并非在严格的无菌状态下进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沾上细菌、病菌,同时此类产品也包含一些添加剂,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工会君提醒家长应该谨慎对待“食玩”注意鉴别并正确引导孩子购买和食用该类产品希望小神兽们都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来源:南国早报、重庆市场监管、佛山市场监管
难啊 看着就不卫生
啊,那得注意了
难 没试过 好,不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