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管理员2 发表于 2022-9-12 09:51

高明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

8月份病害发生情况

8月份高明区月平均气温27.5-29.2℃,水温27-29℃,水产养殖病害处在流行发病高峰期,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以寄生虫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为主,部分区域存在病毒性疾病。具体以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锚头鳋、烂鳃病、肠炎病、诺卡氏菌病、虹彩病毒病较为常见。


水产虹彩病毒病
9月份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9月我区主要有4次降水过程,大致出现在:8-10日(中雨、局部大雨)、15-17日(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0-24日(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7-29日(大雨、局部暴雨)。另外,据省气候中心预测,月内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大致出现在中旬中期或下旬后期。

9月份水产养殖品种发病仍处在流行高发期,要加强做好养殖生产管理。特别是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各种理化因子变化,重点预防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水质因子急剧变化而导致鱼类浮头、泛塘等不良反应现象发生。

1.草鱼:易发生肠炎病、出血病、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病等,重点关注更合镇和荷城街道区域。
2.鳜鱼:易发出血病、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荷城街道和杨和镇区域。
3.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肠炎病、车轮虫、斜管虫病等,重点关注更合镇和明城镇区域。
4.加州鲈鱼:易发生指环虫、车轮虫、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荷城街道和更合镇区域。
5.鲮鱼:易发生出血病、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病等,重点关注更合镇和明城镇区域。
6.笋壳鱼:易发生溃疡病、烂鳃病、斜管虫、车轮虫等,关注荷城街道和杨和镇区域。
防治措施

01、进入白露节气后,需注意天气早晚温差会逐渐增大,养殖水体变化比较剧烈,容易出现“转水”、“倒藻”、透明度迅速提高或水浑浊、亚硝酸盐上升、鱼虾拒食或食料差,出现莫名死鱼死虾的“白露瘟”现象。“白露瘟”指白露前后发生鱼病的统称,包括一是细菌性鱼病,如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等;二是寄生虫病,如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孢子虫病、锚头鳋、鱼鲺等;三是泛塘综合症,主要有鱼塘缺氧、氨氮中毒等综合症。预防白露瘟,预防工作首先要做好水质的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净水剂或者少量多次施放生石灰调节水中pH值,溶解稀释后立即全塘泼洒;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要新鲜,不霉烂变质,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能满足鱼类营养需求,天气变化交替阶段可适当减少投喂量。

02、高温季节鱼塘管理技术要点:一是适当加深鱼塘水深,围栏5%水面种植水通菜或浮萍,有利于鱼类转入中下层水避暑,吸收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水质清新。二是合理投喂,投喂时间避开水温较高的时段,建议上午8:00-10:00、下午17:00-18:00时较为合适,投喂量以上午为主,下午为辅,坚持八成饱原则,以避免过饱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性疾病发生。三是合理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12:00-14:00时间段多开增氧机,搅水混合鱼塘上下层水,均衡水温、增加溶氧,提高饲料转化率。四是对症下药,注意药物的毒性一般随水温升高而增大,容易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高温季节应以调节鱼塘水质为主,每隔12天左右使用微生物净水剂一次,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03、通过检测和检疫措施,从源头上选取优质苗种,杜绝苗种携带病毒进入到养殖环境中,保障苗种质量,增强苗种抗病害能力。养殖过程中,注意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常规病害检测,时刻监控养殖动植物的病害状况。

04、在水产繁育、养殖及运输过程中,不得使用人用药物、原料药(原粉)、孔雀石绿、氯霉素、痢特灵、呋喃西林等硝基呋喃类,停止使用氧氟沙星、诺菲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以及杀虫杀菌的“非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减量使用恩诺沙星、磺胺类抗生素药物并确保达到停药安全间隔期(20 天左右)才能上市。

05、登录新改版“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http://www.adds.org.cn/),该网站有值班医生在线看病,专家咨询诊疗,水产养殖管理技术和病害防控知识查询等服务,使用方便,医生回复问诊及时准确。

来源:高明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明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