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立项名单,我区一中实验学校课题《“双减”背景下九年一贯制跨学科融合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成为本次高明区唯一获得省级立项的德育专项课题。
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双减”政策下,校内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大减轻。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人”将成为学校最重要也最艰巨的工作任务。怎样立德树人,通过什么途径来塑造学生?“双减”环境下,德育工作又将如何开展呢?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下称“一中实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搭建民俗文化传播平台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当下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高明民俗文化、劳动教育实践的魅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造想象能力,高明一中实校整合学校多方资源,让民俗文化、劳动教育实践在课堂内外绽放异彩。
高明濑粉、塘肚行神……高明有着众多优秀民俗文化,它们是展现高明地域特色的重要代表和名片,亟需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今年3月,高明区民俗文化传习基地举行揭牌仪式。高明区民俗文化传习基地设置在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博物馆、展馆、基地,高明区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建在校园之内,将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3月,高明区民俗文化传习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学生在了解民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面长了,视野开阔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将随之得到提高。” 一中实校校长张祖亲表示,民俗文化是综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一中实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校内推广民俗文化,建立特色民俗社团,先培养一群对民俗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师生,让社团成员将民俗文化带回各自班级,共同营造人人学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
近段时间以来,一中实校还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风筝节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风筝上创绘不同的节庆民俗物件,创作出不少充满创意的作品。学校还将举办书画展,鼓励学生通过国画、蜡笔画等不同艺术形式绘画民俗节气等图画,充分调动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情。
2021年12月一中实校举行风筝节活动。学校供图
此外,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一中实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助力“双减”落地,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近日,在一中实校劳动实践基地里,满眼翠绿,菜心长势喜人,学生们正在撸起袖子认真浇水。原来早在去年10月,一中实校便在校园里创建“乐美家园”劳动实践基地,在校园内不同位置开辟了劳动特色实践活动基地,实行“班级制“和”个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劳动中掌握劳动、塑造劳动良好品质和弘扬劳动精神。
基于民俗、劳动教育基地 致力打造三个阵地
记者了解到,一中实校课题《“双减”背景下九年一贯制跨学科融合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以“九年一贯制跨学科融合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为主题,以一中实校学生为实践对象,立足横向跨学科融合,面对纵向九年一贯制,基于学校“高明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和校内外的综合效益劳动教育基地,开发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样态,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德育课程体系的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系统整合、深度融合,打造三个阵地:“课堂生根阵地”、“活动铸魂阵地”、“文化熏陶阵地”以达到“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的育人目的。
一中实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供图
一是打造课堂生根阵地,坚持“育人目标+学科融合+分层需求”的三位一体原则,以五育并举为总体目标,以学科融合为实施手段,以分层需求为具体方法,力求打造面向全体、适用全体、普及全体的九年一贯制跨学科融合的德育课堂。
二是打造活动铸魂阵地,学校围绕“高明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和学校内外综合效益的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德育活动,积极推动学科融合,用丰富的九年一贯制跨学科融合的德育活动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其铸牢“五育”之魂。
三是打造文化熏陶阵地,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熏陶。
张祖亲表示,九年一贯制学校年级多,学生年龄跨度大,学生生理、心理诉求有极大差异,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加大,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重的挑战。因而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打破德育和智育发展不平衡,构建特色的多学科融合的学校德育活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达到“五育并举”的目标成为本校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中实校致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造想象能力。学校供图
为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要落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任务,还要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依托民俗文化、劳动教育等,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全面发展。
高明“双减”落实见成效 回归教育育人本质
目前高明学子已进入“双减”后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双减”落实见成效。在学业负担上做减法的同时,各校积极在教育方式、方法和质量上做加法,回归教育育人本质,让学生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充实发展。
“双减”政策实施后,高明学子们的书面作业普遍大幅减少,实践作业比例上升,真正实现了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达到全面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张祖亲说,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书包不回家”,主要是学生书面作业不回家,回家的是学科实践类学习活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学后,学生们有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多元的学习生活。
一中实校学生们参观昆仲相机博物馆。学校供图
该校四年级学生王宇轩说,“双减”后,学校社团活动丰富,有科创、美术、篮球等社团,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活动。学校的“双减”工作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理解和认可,认为课后服务不仅减轻了家长放学后辅导孩子作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交流的亲子时光,融洽了亲子关系。
国家“双减”工作意见发布后,学校除了减少书面作业,如何进一步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也成为高明学校重要课题。
一中实校推行舒适午休(资料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为改善学生午睡质量,高明区有条件的学校将功能场室和阅览室临时改造成“午睡室”,购置折叠床等装备;暂时没有条件购买床铺的学校,通过使用瑜伽垫的方式,逐步改善学生的午休质量。去年10月初,高明一中实校采用“功能室改造”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空间受限的问题,同时与家长沟通为学生购置瑜伽垫和折叠床,实现全校小学部300余名学生躺平午睡。去年11月,高明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中小学生“平躺睡”,为各区中小学推行舒适午休提供经验借鉴。
来源 | 佛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