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荷城街道西苑小区,绿化花圃郁郁葱葱错落有致,车辆整齐停放出入有序,消防通道标识清晰畅通无阻。
“以前小区会时常发生车辆堵塞路口的纠纷,自从改造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了,邻里间相处和睦。用收来的停车费聘请了保安,小区治安也好多了。”西苑小区业主吴浩说,这个昔日有点乱糟糟的老旧小区现在已经变身“幸福家园”了。
以打造珠三角最安全最温暖城市为目标,高明区委政法委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以织密一张基础网格、打造一片社区示范点、组建一支调解队伍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招、实招、高招,扎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平安高明、温暖高明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 本文刊登于《南方日报》2021年12月21日A15版
畅通政民沟通渠道
基层善治的一个关键是构建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群众可以便捷地表达诉求,政府才好对症下药。
为全面统筹诉求服务数据资源,高明区委政法委创建了以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为总平台,以诉求和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诉求服务中心为分平台,以其他分平台为补充的“1+3+X”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实现群众诉求服务“一张网”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 网格员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
今年以来,高明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共接收网格事项3万多件,办结率达到99.37%,超过九成的矛盾纠纷和诉求事项在网格内直接解决。
高明区还按照地理空间和人口分布“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并统筹考虑辖区内学校医院、企业、小区、自然村等,将全区科学划分为683个单元网格,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
创建“枫桥式”平安小区
中心城区不少老旧小区都存在基础设施老残破旧、自治管理严重缺位和矛盾纠纷频发等情况,影响城市形象,也不利于群众安居乐业。
高明区发挥警务室警长的村(居)党委副书记职能作用,指导建立小区微信群、物色楼长人选、组建业委会等,通过发动小区居民预收车位费落实启动和后续管理资金、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推动老旧小区完善门禁、视频监控、充电桩等物防、技防、消防设备,提升小区智慧安防水平,实现小区治理由政府“输血”向自主“造血”、从政府大包大揽向居民共建共享转变。
目前,高明区共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2个,新增停车位1786个,电动车充电口1879个,监控摄像枪1633支,消防通道1万多米,惠及1.2万余户群众。改造后的小区平安指数显著提升,盗窃类警情、损坏公私财物警情、消防和交通挪车警情、投诉赌博警情同比分别下降91%、90%、91%、93%,中心城区刑治警情数同比下降16.5%。
小区的改造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业委会的威信也随之建立。借着这个势头,高明区推动小区人民调解小组和群防群治志愿组织的组建,凝聚居民自治力量,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建好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化解了小区90%的邻里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矛盾不出小区”。
“这是一条‘少投入、小改造、大收获’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在其他城市都可以复制的。”高明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组建基层治理“和事佬”队伍
高明区委政法委牵头推动平安建设向村(社区)延伸,其中,明城镇明城社区探索建立了“和事佬”志愿调解队伍。
选取一批思想觉悟高、热心公益事务,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代表,组建成“和事佬”队伍。“和事佬”成员利用网格微信群和上门入户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围绕群众需求开展矛盾化解、情绪疏解、隐患排解等工作。定期组织“和事佬”成员召开交流会,探讨辖区内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分享处理矛盾的心得体会。
目前,“和事佬”队伍共有成员38名,累计收集问题100多宗,解决率达到96%以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和事佬”在参与协助调解之余,还积极协助社区党委做政策宣传员、解说员、防疫期间引导员、抗洪救灾参战员等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和事佬”。
来源:高明区委政法委、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