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明有一种 特有的传统音乐形式 那就是——花鼓调 在过去,每当遇有迎亲的喜事 都少不了它!
模仿雀鸟欢叫 传递吉祥祝福
过去,高明农村遇到红白二事,盛行演奏喜丧吹打乐。在更合镇泽河村一带,迎亲时所奏的喜乐,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程式。这种传统音乐形式因用鼓来指挥演奏,故被称为花鼓调。它是高明区目前唯一完整的古老民俗音乐艺术,是南粤民间艺术的重要成部分。
在高明区博物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出高明花鼓调的乐器组成。
泽河村年近80岁的花鼓调艺人曾汝彬介绍,花鼓调这首迎亲组曲借用了一些粤剧牌子串成,其中穿插着本地特有的创作乐曲——岗雕上山。岗雕是泽河村常见的一种小鸟,以唢呐模仿出来的鸟叫声热情欢快、充满活力。每逢佳节或者喜庆事,村民们都要演奏此曲,表达内心喜悦,传递吉祥祝福。
高明花鼓调表演
失去发展土壤 传承面临困境
随着新式婚礼逐渐兴起,不少村民举办婚礼省去了不少传统婚礼的步骤,依附农村迎亲仪式存在的花鼓调逐渐失去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又因乐曲的传承方式普遍以亲手把教、口口相传为主,历来很少有人专门记录整理,导致不少作品因此而流失。
泽河村花鼓调传承人在祠堂演奏。
再者,部分年轻村民听不惯这种传统的音乐演奏方式。久而久之,能够主动传承该项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寻觅。村里也只有到特定节日才能凑齐演奏乐队,加大了花鼓调的传承难度。
记录还原曲谱 推动传承发展
在高明花鼓调保护研究实践基地,一份古老的“工尺谱”完好保存下来,这种形式的曲谱在目前来讲实属罕见。这份曲谱是泽河村村民曾汉强与花鼓调传承人曾华兴联合记录还原的。
据泽河村民推算,花鼓调起码有100年以上历史。目前,花鼓调已流传到第七代曾汉强、曾巨辉的手上,目前乐队人数达到10多人,新加入的年轻人中最年轻的不过18岁,为乐队传承增添了希望。
泽河村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花鼓调的传承中。
如今,花鼓调还走进了校园和社区。2015年,高明花鼓调研究基地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校区挂牌。2022年2月,高明花鼓调保护研究实践基地迁至更合镇泽河村祠堂并挂牌成立。
高明花鼓调特色文化展。
高明花鼓调保护研究实践基地内 开设了特色文化展 市民可在百年建筑中 欣赏曲调悠扬的花鼓调 感受高明非遗文化的魅力
墙上记载着高明花鼓调传承发展的历史。
此外,该基地在假期 还会向对花鼓调感兴趣的 各年龄层的男女学员开设培训课堂 由花鼓调传承人开展授课 让花鼓调得以传承、发展 永葆生机活力
高明发布微信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