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村道 整洁的村庄 绿树掩映的文化长廊 …… 在更合镇小洞村 以往破旧的革命老区村 今日层现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打响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翻身仗”
以往,逢年过节,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回到小洞村都面露难色、匆匆而别。大家都说:蚊子太多,环境不好,除了家里都无处落脚,“住不惯”“不喜欢”。一个连居住环境都不能让村民感到舒心的村子,谈何发展?
经过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创建,如今小洞村彻底变了样。
2017年,新当选的小洞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将整治好人居环境作为头等大事。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从哪打起?小洞村党委排兵布阵: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分片包干听意见、发动村民;拆除危旧泥砖房这样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带头从自家拆起。
攻坚的那个月里,小洞村动员了3000人次参与行动,清理陈年堆积的杂物、垃圾超过10吨,清拆近百间危旧泥砖房。
小洞村文化长廊。叶军林摄
经过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创建,如今小洞村彻底变了样。路边的杂草成了绿树鲜花,村道变得平整开阔,哪里不干净了,村民主动上前打扫。每逢佳节假日,回村的村民多了起来,不少人还在村里过夜。
议好一件件乡村振兴公共事
村干部们发现,随着村里环境好起来,可喜的变化接踵而来:在田间地头、微信群里,关心、议论村里发展的人多了起来。一些在外工作生活的小洞村民回流,在外的乡贤也表示要为村里发展出一份力。
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不少村民小组会自发将干事意愿强的村民、热心乡贤、村干部等群体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整治工作的核心。2020年,小洞村新村村民小组将这种组织形式加以完善,将村中的党员、年轻村民、外出乡贤等群体组织起来,由共计35人组成了经济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已成为村民小组讨论村务的阵地,是村民建言献策的平台。
在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的当年,新村股份社年收益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产业发展步上正轨。委员会的运作立竿见影。2021年,尝到甜头的小洞村将新村村民小组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制度推广至全部村民小组,并统一称为“乡村振兴促进会”。村居一级的乡村振兴促进会由各村民小组乡村振兴促进会的骨干成员组成。
小洞村党群服务中心,小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敬培与村干部在讨论工作。
2021年,小洞村经过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申报,接受省级遴选以及专家评审后,成功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是佛山市唯一入选的单位。标志着小洞以搭建乡村振兴促进会等议事平台为载体,建立村党委领导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两级多样村民自治机制的做法得到了肯定。
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活力
作为革命的摇篮,小洞村见证了党组织在高明的扎根壮大,孕育了一批青史留名的革命烈士。如今,小洞村拥有文选楼、梁氏宗祠、革命烈士纪念堂及纪念碑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奎阁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市级、区级示范村项目的建设,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再次修缮,小洞村打造的“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已基本成形。
小洞村文选楼。
因此,活化红色文物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水到渠成。2021年,小洞村累计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等群体约2万人次,利用活化后的红色文物资源承办了不少活动。今年以来,小洞村先后承办了更合镇、高明区两场乡村振兴擂台赛,红色文物引领产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用好红色文物,还要真正感悟革命精神。平日里,小洞村党委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老党员讲党课、“村村响”大喇叭播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落实好干群的教育工作。村民们自发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小洞的革命故事。先辈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充分的颂扬。
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堂内,更合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此参观学习革命历史。
“革命先烈排除万难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理应继续拼搏,让小洞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小洞人已经燃起了满满的斗志。
高明发布微信编辑部 |